安东·尼尔曼:红军城到底怎么样了?泽连斯基不能再撒谎了

Connor 火必官网下载 2025-11-13 1 0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安东·尼尔曼,翻译/ 薛凯桓】

“城区已付出大量作战人员伤亡的代价,无论南区或是北区均有损失。”

“驻守米尔诺赫拉德的守军将陷入合围态势。”

“我方补给通道上留有牺牲将士的遗体,但目前该区域已是绝境,无法实施转运。”

“刚才城区作战中,我方有4名士兵阵亡。”

“敌方兵力已逼近城郊,部分被歼灭,另有部分已突入城区内部。”

这些消息来自Telegram一位乌军士兵的个人频道,自2025年6月起,这个驻扎在顿涅茨克前线的士兵就不时地记录他的工作情况。这本该是这场战争中又一些“平凡而寻常”的前线新闻。但是,以上的所有消息出自同一座城市的事实,让这些消息变得不寻常起来了。

这座城市便是波克罗夫斯克,俄方称其为红军城。它是顿涅茨克州的一座大城市,俄乌围绕它的激烈争夺已持续一年。今年10~11月以来,乌克兰军队在波克罗夫斯克的局势急剧恶化,俄罗斯占领这座城市的日期已经近在眼前。

俄军首次潜入波克罗夫斯克是在今年6月,当时社交媒体上广泛流传一段视频:俄军士兵向途经的载有乌军士兵的车辆开枪。视频中,司机在见到俄军士兵后大喊一声:“这里已经有那些家伙了(指俄罗斯士兵)”,随即驾车逃离。

几周后,乌军宣称成功将俄军逐出城市,甚至还护送乌克兰媒体的记者进入波克罗夫斯克,采访记录乌军与该城居民的状况。

安东·尼尔曼:红军城到底怎么样了?泽连斯基不能再撒谎了

在防线遭到突破后,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派遣其特种作战部队搭乘美制“黑鹰”直升机在战况激烈的波克罗夫斯克展开突击行动,但随后遭遇俄罗斯打击。

但几乎就在基辅当局的“肃清行动”结束后的8月初,俄军重返波克罗夫斯克。这一次,他们的行动更为激进,城市里开始出现大规模的交火。但外部却几乎没有收到任何信息,无论是西方媒体还是亲当局的乌克兰媒体都认为,城市局势已趋于稳定,当时他们认为最需要关注的是乌军在波克罗夫斯克东北的多布罗皮利亚突出部的反攻行动,并乐观地认为波城的局势已经尽在掌握之中。

展开全文

就在这种乐观的情绪下,似乎所有人都觉得俄军已经在波克罗夫斯克被打败。但在乐观了几个月后,情况突变,到10月底,波克罗夫斯克和它的卫星城米尔诺赫拉德已经处于俄军和无人机的包围之中,而且包围日趋严密。俄军已经深入城内展开逐屋巷战并控制大量建筑,有9000名守军陷入“死亡包围圈”,补给线被切断、弹药与物资匮乏,且俄军在兵力、无人机等装备上占据绝对优势,局势已极度危急。

局势在短短一两个月内便迅速翻转,这固然跟乌军的作战不力有关,但在笔者看来,这更和基辅当局掩盖、隐瞒事实,无脑地散播狂热谣言、进行舆论操控的行为脱不开干系。笔者将解读波克罗夫斯克的局势为何变成这样,以及这意味着什么。

连自己也欺骗

在基辅当局于7月进行的大规模“肃清行动”后不久,俄军便重返波克罗夫斯克,但当时由于媒体全部在关注多布罗皮利亚反攻行动的影响,这一消息并未及时得到重视。

根据Telegram群组上传播的视频,俄军采取的是小规模步兵分队频繁穿过城市以南乌军防御阵地缺口的方式向城市深处渗透。他们的行动效率极高,往往携带着反无人机设备,一边伏击乌军士兵,一边对无人机进行清扫。“感觉他们就像从地下冒出来一样。也许他们在第一次进城时,就藏在一些房子里了。”在波城执行任务的乌军某旅副旅长在Telegram群组内这样说道。

情况无疑是严重的。10月26日,当乌军总参谋部首次公开承认俄军已经在波克罗夫斯克活动时,零散的俄军分队已穿过整个城市,在城市北部郊区展开战斗。在另一侧集结兵力后,同样在10月24日至26日左右,俄军开始在波克罗夫斯克西部郊区向格里什诺耶方向推进。

刚才提到的那位副旅长表示,自波城开战以来,他们从未获得任何支援,所有参与防御的部队都已疲惫不堪。当下,乌军的地面机器人系统(GRS)的设备补充迟迟未能到位,而这些系统如今几乎是乌军运送弹药、物资和撤离伤员的唯一途径。乌军还极度缺乏反无人机设备,前线部队只能“自行采购”来配备。

在弹药方面,乌军同样面临严重问题。尽管供应充足,但大多数弹药早已无法正常使用,损坏率极高。此外,波克罗夫斯克城的运输通道几乎完全中断,徒手将弹药运进城市根本不可能,依靠汽车的后勤补给线也早已瘫痪。

在一开始俄军几乎完全掌控了波克罗夫斯克战事的主动权,乌军正在重蹈库尔久莫夫卡的覆辙,当时俄罗斯无人机几乎完全切断了库尔久莫夫卡的后勤补给线,形成了完全的包围之势。

与库尔久莫夫卡战事几乎完全一致的是,乌军在波城战事中同样未能找到技术解决方案以夺回敌方的空中主动权。俄罗斯的无人机几乎控制了通往波克罗夫斯克和米尔诺赫拉德的所有运输路线,它们撕开反无人机网、摧毁车辆,大量杀伤士兵。在道路旁“埋伏”的无人机(即“等待型”无人机)也随处可见,它们潜伏在路边,伺机攻击途经车辆。

然而,就在前线局势越发糜烂、乌军处境不容乐观的当下,基辅当局和西方媒体却还在关注乌军于多布罗皮利亚突出部发起的反攻行动(泽连斯基直接下令,从预备队中调来了空降兵和突击团参与此次行动)。

安东·尼尔曼:红军城到底怎么样了?泽连斯基不能再撒谎了

11月初,泽连斯基前往多布罗皮利亚前线,视察臭名昭著的“亚速军”第一军总部。

多布罗皮利亚突出部本应是俄军计划用来包围整个乌控顿涅茨克州的“两把钳子”之一。这个突出部是“南钳”,而从斯维亚托希尔斯克(位于顿涅茨克州的北部偏西)开始的推进则是“北钳”。必须承认的是,尽管只是部分突破,但乌军在多布罗皮利亚突出部的突破行动确实挫败了俄军钳形攻势计划。然而,这场反攻实际上收效甚微,对波克罗夫斯克的危急局势并没有任何益处,这更像是基辅当局精心策划的一场政治表演。

基辅当局为这场反攻投入了不成比例的资源,不仅从预备队中抽调空降兵、突击团等精锐力量,还将第71机械旅、“亚速营”等军队紧急调防到这里,导致波城守军得不到任何人员与装备补充,只能在弹药损坏率高、补给线中断的困境中硬撑。

先前当局宣称收复的领土多为拉锯战中的临时控制区,很快就在俄军重型炸弹等火力打击下得而复失,乌军没能打通任何战略补给线,也没能真正牵制俄军对波城的攻势。俄军则趁乌军精锐被牵制在多布罗皮利亚的空隙,加速了对波城的渗透与包围。

局势已经明显恶化,但基辅当局和媒体还在高调宣扬“多布罗皮利亚反攻”。他们的目的很明确:打“外交声望仗”,掩盖波克罗夫斯克局势的失控现状,挽回7月“肃清行动”后的颜面,另一方面则是向西方盟友展示“乌克兰仍具备作战能力”,以此争取更多援助与支持。

乌军现任总司令西尔斯基先前曾发布声明称,波克罗夫斯克方向的“虚假消息”对战局恶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尽管笔者并不喜欢这个人,但他这次说的是对的。

正如笔者在Telegram群组和其他社交媒体上所感受到的,驻扎在波城的一些乌军部队因“上级指示”,在向媒体讲述自身阵地情况时频频撒谎。例如,某部队在态势情报地图上标注为“仍处于我方控制”的一个阵地,实际可能只驻守着两名无法参与战斗的受伤步兵,甚至可能空无一人。

军队和指挥官们之所以选择撒谎,是为了避免自己陷入当局的“言论负责任性”审查乃至面临刑事指控。一旦报告阵地失守,他们往往会接到当局(甚至不是军队,而是泽连斯基及其幕僚等当局官员)务必收复阵地的命令,但前线现在根本没有足够的人手去执行这一命令,所以他们干脆选择谎报“乐观消息”,以避免后续的麻烦。这种行为自然就让那些依据军队提交的地图和报告评估局势的媒体对真实战况产生误解,进而让整个乌克兰社会和国际舆论对波克罗夫斯克的真实情况产生误解。

正因如此,在西尔斯基发表“不得撒谎”的声明后,前线乌军迎来了“大核查”。核查人员需确认部队申报的阵地与实际战场控制情况是否一致。但这场本质上仍然是走流程的核查能否奏效,目前尚不得而知,而且就算奏效,以目前的前线局势而言,至少波克罗夫斯克的局势已经无法挽回。

曾在波城方向执行任务的一位高级指挥官这样说过:西尔斯基上次亲自视察乌东战局时,他曾申请亲自面见西尔斯基,并向他讲述真实情况,但他的请求迅速拒地被上级拒绝了。

“我曾多次提出部队重组的诉求,并且提出乌军防线缺乏深度、无法应对俄军渗透的问题,这些问题终将导致部队被包围,但我们的声音并未被听到。”这位高级指挥官总结道。在西尔斯基公开的波克罗夫斯克方向会议的照片中,并未出现任何一位旅级以下的基层指挥官,而恰恰是这些基层指挥官最了解波城及周边地区的局势。

波克罗夫斯克的残酷真相充分表明了为何“假消息”的弥漫会导致乌东战局迅速恶化。基辅当局自上而下主动实施的“舆论控制”和对不利消息的压制是问题的根源之一。为了维持“外交声望”和继续向民众散播狂热情绪,泽连斯基及其核心幕僚一味强调“反攻”,刻意忽视一些不利消息,甚至以“言论审查”和“追究责任”威胁前线指挥官,迫使他们在报告、采访中选择撒谎。

对于波城的失守,以及由此带来的更多问题,泽连斯基和其幕僚必须承担起忽视真相、散播虚妄的责任。

安东·尼尔曼:红军城到底怎么样了?泽连斯基不能再撒谎了

泽连斯基资料图

泽连斯基的政治游戏

泽连斯基及其幕僚需要承担主要责任,这不是笔者的个人妄言。大敌当前,泽连斯基不想着如何退敌,反而还在玩弄政治斗争的小手段。这只能证明,从一开始,他就没有真正关注过波克罗夫斯克和顿涅茨克战事到底危急到了何种地步。

11月4日,他说乌军“正在继续消灭小股俄军武装,并保持着对局势的控制”,还在反复念叨着“局势得以控制”的老调子。与此同时,乌克兰最高拉达议员、知名的前线局势评论者玛丽亚娜·别祖格拉娅表示泽连斯基在撒谎。她指责泽连斯基及其幕僚误导公众,并强调当局的很多决策是为了散播虚假信息而做出的。她的声明实际上变相揭开了当局内部管理的崩溃、腐败以及垂直权力结构中存在的危机。

基辅当局仍在竭力维持“一切尽在掌控”的表象,并将舆论管控作为维护政治稳定的手段。而别祖格拉娅这类人充当了“揭盖子”的反对派角色。从表面来看,当局的核心似乎与一些内部反对者之间爆发了不小的公开分歧。

但问题是:为何会有人在此时选择公开挑战泽连斯基?答案在于危机本身的逻辑。泽连斯基不愿承认失败,便想默认甚至刻意引导一些“内部声音”,替当局说出一些“不能说的话”,并为未来推卸失败责任铺路。这不是“反对派发声”,而是一种政治把戏,旨在维护泽连斯基的个人权威,并将责任转嫁给军方与决策系统。

简言之,泽连斯基正在编织一张网,他就像蜘蛛一样,这张网使其能从“一切安好”的姿态,随时跳向“我们已惩处首恶并解决问题”的叙事。别祖格拉娅被选来去当这个“吹哨人”,而整场行动的目的,是为以泽连斯基为首的当局权力顶层预留政治退路。

别祖格拉娅或许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她是泽连斯基推出来的“吹哨人”。她出现在前线危机已无法掩饰的时刻,为的也是将锅甩到以西尔斯基为首的军方决策层身上。

因此,我们实际目睹的是一场舆论领域的“甩锅行动”,其目的是在俄军进一步取得战果时,预先降低泽连斯基与其幕僚将面临的声誉损失。泽连斯基近期越是高调宣称“局势得到控制”,这一迹象就越发明显。巧合的是,最近正好传出了乌军总司令西尔斯基将被换掉的传闻,这证实了笔者的猜想。

乌军需要有人为波城惨败以及乌军被包围的烂摊子负责,西方对援乌成效的质疑也需要有人回应,泽连斯基“局势可控”的谎言更需要有人买单。也许西尔斯基才是最大的那个替罪羊,泽连斯基想要用他的政治生命,为自己的权力退路扫清最后障碍。

前线的焦点

抛开这些政治把戏,波克罗夫斯克的失守,毫无疑问将是俄乌冲突的一个焦点事件。

波克罗夫斯克的失利,意味着乌军在顿涅茨克州失去了一条极为重要的补给线,同时乌军也将失去一片可用于防御的区域。更何况,此战过后,基辅当局的乌东防线将出现极大的缺口,俄军占领整个顿巴斯地区将越来越容易。

该城一旦失守,其卫星城米尔诺赫拉德也将随之沦陷,如果当局还是因为“舆论观感”而不下令撤离,那驻守米城的乌军也将陷入包围网。这两城由于后勤的原因,是彼此依靠的关系。通往米城的所有运输路线要么经过波城,要么靠近波城。后勤补给线长达20至25公里,且必须徒步穿越。

目前,俄军的火力正集中于波城东北约20公里处的多布罗皮利亚,他们在用大量精确制导炸弹将其夷为平地。西侧的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南部,俄军的推进也愈发肆无忌惮。

俄军不会停下进攻的脚步,波克罗夫斯克的战事也不会是战争的结束,它只会成为战争新阶段的又一个起始节点。

安东·尼尔曼:红军城到底怎么样了?泽连斯基不能再撒谎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