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父母砸20万培养 00后演员没戏拍送外卖

Connor 火必交易所 2025-11-20 1 0

摘要:

00后舒辰把自己定位为“腿部演员”——行业中数量最多的,腰部以下小演员。他曾在上海和北京出演话剧和广告拍摄,也参演过《许我耀眼》《烟火人家》《飞驰人生2》等影视剧。现在,他在横店兼职送外卖。

这两年,他感到竞争越来越激烈,表演系毕业生、转行的、演长剧的……都来横店拍短剧,一个角色报名的人数翻了四五倍。他什么都不挑,接到的戏约还是变少。出租屋选村里1000多块的小公寓,吃饭点外卖“拼好饭”,他仍旧入不敷出。

今年8月,他租来二手电动车,戴上头盔,开始白天找戏,晚上送外卖的双面生活,以期获得基本的保障,和延续演员梦的可能。有时拍戏到深夜,他眼里泛满血丝,收工后仍抓紧跑几个夜宵单。那张在摄像机前化了妆,表情丰富的脸,在电动车的后视镜里显露出疲惫与茫然。

以下是舒辰的讲述:

图、文、视频 | 吕萌

剪辑 | 杨凡羽

编辑 | 罗晓兰

在横店送外卖,我不会送错。去片场的每条路、每个拐角,都很熟。

我送过5个剧组,怕撞见认识的人,我总会把头盔压得很低。有一回送到“江南名郡”影棚。两个月前,我在棚里拍过古装戏。拿着工作证,保安会客气地让我进门,好几台摄像机对着我。现在,得跟保安解释,拎着外卖站在门口问:“尾号XXXX是哪位?谁来取一下餐?”

工人父母砸20万培养 00后演员没戏拍送外卖

舒辰给剧组送餐。

晚上跑单,我基本走同一条路线:出门先经过明清宫,旁边是广州街、香港街;过一座小桥,是灯光最亮的梦外滩;再往前是刻着“江南一镇”的大石头,左转,到了横店最热闹的万盛南街。

展开全文

好些地方我都演过戏。经过演过太监的明清宫,我给自己加戏:“皇上,小奴把外卖给您送到了。”到了年代景,我演过喜欢女主的穷书生,就回想台词“小姐你放过我吧,都是我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给自己找点乐子。

横店大大小小的影视基地有上百个,每次遇到剧组,就冒出“要是能再演个角色就好了”的念头。但横店是个很现实的地方。

工人父母砸20万培养 00后演员没戏拍送外卖

夜晚,舒辰在横店街头送外卖。

工人父母砸20万培养 00后演员没戏拍送外卖

拿到餐的舒辰在核对信息。

一次接单送到影视产业园附近,一个剧组在拍竖屏短剧。导演坐在路边看监视器,我送完餐也看。男主一口塑料普通话,说错几遍台词,导演没喊停,男主自己喊“123开始”继续演。监视器前的人都被逗笑了,我也忍不住笑。

他们回头看我,一个工作人员还冲我摇头,眼神带点轻蔑。像短剧常见的桥段:“你一个送外卖的,看得懂吗?”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紧接着难受。我明明就在这个圈子里,却像个局外人,看着别人的戏。

工人父母砸20万培养 00后演员没戏拍送外卖

送餐到门口后,舒辰拿手机拍照。

我是湖北武汉人,今年24岁,在演员圈子摸爬滚打6年。最早走艺考,北影和中戏的专业课都过了,但赶上疫情,文化课差几分,没考上。后来去上了大专,但心思一直不在课堂上,我直接休学,去北京考“山下学堂”——是周迅和陈坤创办的表演教育机构。

毕业后我演过几部小成本电影的主角,是《一枕春华》《祥序记》的配角,还在《烟火人家》《许我耀眼》一些剧里客串过小角色。但这一年来我接戏量非常少。长剧只拍了一部,中剧大概三四个,短剧有五六个,收入在专业演员里差不多是最低的那一档。

我去年来的横店,现在住在城西的村子里,小公寓每月租金1000多块。吃饭能省就省,一般就点“拼好饭”。来横店前两个月我几乎没戏、没收入,网贷有4万逾期了,每天收到催收短信。今年7月,我又遇到类似的情况,就帮朋友客串过两场戏,只够一个月房租。

虽然不是大明星,真去送外卖心里还是有点过不去。但投给剧组的资料全没回音,眼看着又要交房租,心里挺慌的。去做电影院检票、奶茶店摇杯子、物流仓库分拣都想过,想到工作时间卡得死,突然有戏走不开,还是送外卖自由。

8月初我就开始跑外卖。电动车租的二手的,一个月290块,头盔现成的,又买了小外卖箱和手机支架。美团押金100,电池月租100多,前前后后600多块扔进去,是我半个月的房租钱。

我主要跑夜单。电动车比较旧,跑不快,白天单子急。晚上车少、安全,我一般从八点多送到凌晨一两点。白天找戏,早上9点起床,第一件事看微信,问经纪人有没有消息,再刷朋友圈找组讯,有合适的就去报名、跑组。

去年12月,我通过朋友介绍签了小经纪公司。资源不多,但比单打独斗好。当然,公司不是万能的,有时选角导演选了我,制片方一句话就换人。

刚来横店的时候,我有点自信,至少有话剧和一些主配的表演经验。可慢慢地,我意识到现实和想象完全不一样。我每天骑共享电动车跑组,一天至少跑3家。一边在各个平台搜“横店剧组组讯”,有时投出40份演员资料,但能有5个回复就算不错。横店戏多是真的,但演员更多。像我这种“腰部以下、膝盖以上”的阶段,有点经验又还没出圈的,竞争最激烈。

工人父母砸20万培养 00后演员没戏拍送外卖

舒辰在剧组试装。

工人父母砸20万培养 00后演员没戏拍送外卖

在一个竖屏短剧的剧组,舒辰边化妆边看台词。

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去试网剧的配角。在一个自建别墅里,大厅墙上贴满角色表,表格都写满了,我想演的那个配角排了四五十个人。节奏特别快,每个人拿试戏纸站一边背词,我刚拿到片段,就被问好了没,我演一句就被叫停。两个月后,他们又发招募,我看到场面跟之前一模一样,人挤人。

好不容易敲定一部戏,聊了档期、预算,感觉可以进组了,结果一句“等消息”,就没下文。很受挫,我会反复回看自己的试戏视频,琢磨是不是演得不好……刷朋友圈,别人发“开机大吉”“票房过亿”“一路长虹”。好像全世界都在剧组里,就我一个人闲着。

来横店前,我在北京和上海待过。在山下学堂读了一年多,毕业我签了一家公司,刚两个月公司就黄了。老师给我介绍了一个话剧,排练一天200(元),演一场500(元),但疫情反复,小剧场没什么人,没多久项目也停了。

我就去跑龙套、拍广告。卖的东西从车到电脑都有,对着提词器念“点击下方链接领福利”。最离谱的是拍“病毒广告”,全是“这么便宜!这么离谱!618真的省!”这种台词。一个挣300元到800元不等,一周有一场算运气好,有的中介会从中间抽薪水。

最难的时候身上只剩100块。我没脸再找爸妈要钱,我之前的学费、生活费等,花了他们接近20万。我妈之前是公交车司机,每月退休金不到2000块,我爸在加油站上班,工资也不高。只能在各种平台上借钱交房租,扛生活费,前后借了七万多。住的地方也越搬越远,还住过地下室。

工人父母砸20万培养 00后演员没戏拍送外卖

舒辰留着在北京演的话剧剧本。

工人父母砸20万培养 00后演员没戏拍送外卖

舒辰收到母亲的信息。

后来我去了上海,演特约和广告。好的时候一个月能赚一万多,没戏就赚不到5000,钱很快被房租和网贷还款吃掉了。

生活一直挺拮据,但我就是喜欢演戏。之前在北京参加话剧节,排练都得自己贴钱。一上台,听到观众的掌声,看到有人共情地哭了,就觉得那些苦不算什么。也是这样撑着,我慢慢演到一些主角和配角。

工人父母砸20万培养 00后演员没戏拍送外卖

拍摄现场,舒辰在角落里看着主角演戏。

行业不太景气,我还是想再等等,等一个真正能被观众记住的角色。

这两年,我能明显感到竞争越来越激烈。横屏网剧没有增加,竖屏短剧甚至还少了一点,进来的人却越来越多。每年都有表演系毕业生来横店,其他专业转行的也不少,还有一些演长剧的老演员也来拍短剧。同一个角色,以前可能只有5个人报名,现在一下子能来20个。

而且竖屏短剧的主要角色,一般都从平台的主演库里选。中年演员挺吃香,像我这种年轻演员,不是帅气男主类型的,就演管家、小弟、跟班这类配角,不管老少胖瘦都能演,竞争很激烈。但竖屏短剧结账快,拍摄时间也固定,对我这种经济压力大的人友好。只要有戏我都会接。

工人父母砸20万培养 00后演员没戏拍送外卖

舒辰在演戏,扮演男主角的师弟。

工人父母砸20万培养 00后演员没戏拍送外卖

在片场候场的舒辰。

像我这样的演员,很多在做兼职。有个哥哥平时跑滴滴,他也演配角,戏约不稳定,找点别的事补贴生活。

一位比我大五六岁的女演员,专业院校毕业,在北京闯荡了好几年,来了横店接不到好资源,现在在义乌商贸城卖小首饰,一有空就来横店跑组。一起拍戏的时候她劝我,赶紧找个副业,演员这行如果不火,很难养活自己。

工人父母砸20万培养 00后演员没戏拍送外卖

舒辰在片场吃盒饭。

刚开始跑外卖那几天,我定了目标,一天赚够50块钱才能收工。后来熟悉了节奏,转去横店市区,单多了,赚得更多。有时候一次接到四五单——这种叫“多胞胎”,一趟跑下来赚20块。当天刚拍完戏,第二天不用早起开工,我就会再接几单。这两个月一共接了500多单,至少把房租挣出来。

演戏要揣摩角色、理解人物的情绪动机,送外卖也要熟悉路线和商家的出餐习惯,找到最省时间的跑法。两个身份都得面对“等待”。演员等戏,一个月没戏拍,就会反思自己是不是哪里不好?什么时候能等来好的角色?送外卖等单子,高峰期15分钟、半小时没等到,就发慌:是不是系统卡了?我位置选得不对?

和那些专业骑手比,我差距很大。他们身上同时挂八九单是经常的事,我虽然对横店摸清了六七成,东南西北的地形、小区分布、几条主干道都有数了,但最多同时挂6单,脑子还得像画地图一样高速运转:先取谁家的,再送哪一单,路线怎么规划。

有客人电话不接,消息不回,敲门也没动静,有一次我在酒店门口硬是耗了10分钟。有经验的骑手放了就走,我怕东西丢了,责任说不清。

工人父母砸20万培养 00后演员没戏拍送外卖

送餐路上的舒辰。

工人父母砸20万培养 00后演员没戏拍送外卖

舒辰和其他骑手在餐馆前等出餐。

工人父母砸20万培养 00后演员没戏拍送外卖

横店很多公寓没有电梯,要爬楼梯送餐。

送外卖后,我每天记录日常,想把自媒体做起来。导演选人,不光看外形、演技,也看你平台上有多少粉丝,估摸你能给剧带来多少流量。

做自媒体也是想抓住流量——我去年拍的一部网剧,今年突然火了。我在里面演一个公司经理,为了给奶奶治病,做公司假账,向主角索要500万,最后被抓进监狱。粉丝看到我跑外卖,都在玩剧里的梗:“500万这么快就花完了?”“这就出来送外卖啦?”大家觉得挺真实、挺接地气的,还叮嘱我注意安全,安慰我,会有戏拍的。

工人父母砸20万培养 00后演员没戏拍送外卖

舒辰(左)在短剧片场。

工人父母砸20万培养 00后演员没戏拍送外卖

舒辰被网剧男主的粉丝认出,收到了贺卡。

我也慢慢不在乎面子了。前一阵,我发了条朋友圈“干回老本行”,配上我送外卖的照片——考“山下学堂”的时候,为了攒路费,我也送过外卖——朋友开玩笑“哥别抢我单子”,一个制片人看到,联系我去拍了一个剧。

我还是经常去跑组,就为了扫贴在墙上的二维码,那是演员统筹和选角导演的微信。加上后,我会刷存在感,发一段简单的自我介绍。如果对方回复,我就尽量维持沟通,当“结束对话的人”。选角导演发朋友圈“开机大吉”,我就评论祝贺,加撒花的表情。

我希望每个月接到两部戏,或者一年能拍两部长剧,保证基本生活开销,从小配角慢慢演到主要配角,再争取更重要的角色。我的策略是尽可能多认识人。只要进组,任何一个可能对我有帮助的人,我都尽力多聊,打好关系,这些人脉可能就是下一次的机会。

这些挺让人焦虑的,日常还要花钱应酬。只有晚上跑外卖(可以放松),路上没什么人,我放音乐,边听边唱。那几个小时里,我不用想明天有没有戏,也不用在意流量,和没人回的消息。只看到路灯一个个往后退,我跟着电动车一直走。

工人父母砸20万培养 00后演员没戏拍送外卖

夜晚,横店影视基地内依然有剧组在拍戏。

工人父母砸20万培养 00后演员没戏拍送外卖

送餐中的舒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