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等关税”后的家电市场:美国市场被东盟、拉美代替,广交会上客商不减反增

Connor 火必官网下载 2025-04-23 1 0

“对等关税”后的家电市场:美国市场被东盟、拉美代替,广交会上客商不减反增

(图片来源:腾讯元宝生成)

出品|搜狐财经

作者|李保铭

2025年仅过了四个月,然而各种出海不利因素却接踵而至。

从外部来看,特朗普“对等关税”引发贸易风暴,对国内家电企业出海带来一定打击,据称部分产品的关税可达245%;从内部来看,越来越多家电企业出海寻路,市场内卷日益加剧。

至此,2025年还适合家电企业出海吗?

“150万美元的货被退回来了”

搜狐财经与多位家电从业者交流后发现,对等关税的影响因人而异。

宁波一位厨房小家电企业从业者告诉搜狐财经,对等关税对企业“有影响但不大”,因为“美国客户占比不高”。他提到,“一般大企业,选择客户范围更广,几年前都在做转变了;不过小企业因为客户少,欧美市场会多一些。”

展开全文

做美国市场的确有优势,“美国市场好做,事儿少价格高”,与之相比,“东南亚客单价低、利润少”。前述宁波厨房小家电企业从业者表示。

赫兹家电的CEO李开玖告诉搜狐财经,“暂时我们美国市场销售占比很小,影响应该是后面全局性的。”

对搜狐财经表示“影响不大”的企业中,除了对美销售占比本身不高的企业之外,还有部分企业是提前谋划布局海外设厂,反而因为土地原因“捡漏”。

一位广东地区的家电从业者告诉搜狐财经,他们早在特朗普上任前,就在东南亚地区设厂,“我们算是国内起步最早的(之一),起码在我们产品领域,去年就开始有泰国工厂了,就赶在现任总统上岗之前。”

“而且我们当时是购买土地的形式,作为外资企业全资在泰国拥有自己的工厂和分公司,到现在如果单纯从土地投入,地块都已经升值了。”

不过,海外设厂作为重投入项目,并非所有人都可以“捡漏”。这位从业者也坦诚表示,“从工业或者是实体投入,我们确实投入也很大。”

因为布局较早,这家工厂部分产能转移至东南亚,虽然对美占比高达35%,但在此次对等关税中影响“不致命”。

广东的这位家电从业者对此表示乐观,他称,“不可能在全球每一个劳动密集型的国家都有工厂布局;作为一个工业链条,我也不认为他(特朗普)能够封锁所有(国家)。”“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和气生财。”

不过,也并非所有企业都有如此好运。一位中山厨房电器企业负责人告诉搜狐财经,他们去年对美销售占比20%左右。

“对等关税”之后,他们一批发往美国的货物被退了回来。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这批订单150万美元,“我们(货物)都到港口了,然后客户跟我说先退回来,现在关税太高了,没有办法。”

据报道,4月15日,美国白宫网站发布了关于“232”调查的事实清单,称由于中方对美关税反制,中国目前面临最高达245%的关税。

这位小家电企业负责人告诉搜狐财经,“这已经不是一个正常的(税收)价格”,“我们公司发往北美的市场价格和出厂价格之间相差3.5倍,现在关税层面拿走了240%,那这个市场还剩下多少(利润)?”

出海下半场:转道拉美、东盟、国内

前述中山的厨房小家电企业负责人也告诉搜狐财经,那箱发往美国被退回的货物,将转道发往拉美。

受到美国关税影响而转道拉美地区的商家并非个例。一位巴西货运从业者告诉搜狐财经,“对等关税”政策实施之后,“有亚马逊卖家(从美国)转巴西比较多。”一位墨西哥货运从业者则告诉搜狐财经,对等关税对发往墨西哥的货物影响不大。

转道过程中,虽然物流成本是客户方面承担,但产品改制带来的人工费用以及仓储成本依旧需要本土企业自己承担,这无疑也会为企业带来一定影响。

“如果从美国转道去欧洲或者其他国家,要解决的问题是电路电压、认证标准全部推翻重做;运输层面,需要解决海运路线等,都是需要花时间、成本解决。”

此轮对等关税之前,日益严峻的美国贸易政策,已经让这家中山的厨电企业意识到了对美业务的风险,并开始有意识减少对美业务。

这位负责人告诉搜狐财经,2012年左右,他们的对美销售占比大概在80%左右,部分对美产能被拉美、东盟等市场分散。

“我们发现,中东、中亚、拉美地区的在售商品,是北美、欧洲、日韩等市场‘退役’下来的产品去他们那边销售”,这位负责人告诉搜狐财经,在这些新兴市场,很少有针对当地开发的新产品。

他们的做法是,针对这些痛点去开发了新产品。

“我们整个北美的量是很大的,当时的最初目的是对冲风险,把鸡蛋放到多个篮子里,去开发新兴市场,也算是无心之举”,提前应对风险的结果就是,在风险发生时,能减少对企业的伤害。

国内平台也在营造“护盘中国制造”的氛围,宣布上架受对等关税影响“出口转内销”的产品。

不过,“出口转内销”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对于工厂型的B端企业来讲,想做品牌,并非直接上架平台就万事大吉(详情请阅读搜狐财经《家电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玩家太多、价格内卷、销售瓶颈难突破,“盈亏平衡”成目标》)。

李开玖也告诉搜狐财经,“做贴牌持续性有问题,做自有品牌会经历很多痛苦。如果没有差异化,仅靠价格很难打动消费者。如果无法提供额外的东西,冲破消费者心智很难,(你的品牌)和几十年的品牌差不多,消费者为什么买和他们差不多的产品?从信任度来说很难。”

另一方面,中美家电市场早已成为“一条绳上的蚂蚱”。

“北美(终端)客户采购产品之后,可能只有很小的货值,但他为了推广(产品)需要花费很多费用,这些费用相对来说并不低,他们会寄希望于这款产品通过起量持续复利,进而收回成本,所以我们一旦产生了业务侧链接,其实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前述中山小家电企业负责人表示。

而一旦货源断裂,通过“起量-复利-收回成本”的链条将面临风险,或需重新寻找货源以维持,对终端企业来讲也具有一定风险。

据国信证券研报显示,美国出口占我国家电内外销规模的比例预估不足8%,而美国家电对外依赖度较高,我国占美国家电进口额的20%+。

“东”边不亮“西”边亮

面对日益不确定的海外市场,在海外设厂也成为一些家电企业关注的重点。

李开玖告诉搜狐财经,“我们已经和一些卖的好的代理商在沟通,只要卖到一定数量,就本土化,减少运输成本和时间。”

不过,前述中山小家电企业负责人告诉搜狐财经,他们内部讨论过是否要海外设厂,最终否决了这一想法。一方面海外设厂面临无法融入当地、陷入“为当地做嫁衣”的风险里,另一方面,即便为了避免关税转移至海外组装,也面临一定问题。

“把零配件做成组件发往海外,在海外做总装,只需要当地采购包装、说明书等,可以完成生产并避免关税,但真正做起来面临的问题不见得少,很多同行也是这么出去的,然后灰头土脸回来。”

不过,“东边不亮西边亮”,作为家电出口贸易的风向标展会,广交会人流量反而增长了。

前述中山厨房小家电企业负责人告诉搜狐财经,根据他们展台的人流量来看,今年的人流量是往年的1.5倍左右。

另一位家电从业者告诉搜狐财经,今年他们展台的人流量与去年相差不多,但今年与去年相比多了很多拉美人,“去年拉美人零零散散,但不是很多。今年好多拉美、中东人。”

前述广东地区的家电从业者表示,他们展台“北美客户少了,但是其他客户我觉得还可以,我们每年都很多人,站都没地方站。”

官方数据也表明今年广交会人数不减反增。4月19日,广交会第一期线下展落幕之后,有数据显示,此次有来自全球216个国家和地区的14.86万名境外采购商参加,同比增长20.2%。

对此,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告诉搜狐财经,“今年广交会在美国关税打压背景下也出人意料得火”,主要系家电行业、政府、广交会本身共同努力的结果。

“美国‘对等关税’让全世界各国客商们看到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和全球商品输出方面的扎实卓越的成就,美国不要,其他国家赶紧进来分一杯羹,我觉得这是海外商人们的聪明之处。”张毅称。

“对等关税”后的家电市场:美国市场被东盟、拉美代替,广交会上客商不减反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