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丨杭州差评最多的外卖姐火了,努力奔跑的人都值得尊敬

Connor 火必交易所 2025-04-23 2 0

潮新闻客户端 特约评论员 胡欣红

潮评丨杭州差评最多的外卖姐火了,努力奔跑的人都值得尊敬

送餐途中的文景。潮新闻记者 于诗奇 摄

近日,杭州一位外卖小姐姐火了。她叫文景,是一个脑瘫患者,为了养活孩子,坚持送外卖7年。由于语言表达不清,时常引起顾客的不满;也经常因为超时,被平台扣钱,被顾客给差评,她说自己是平台上收到差评最多的一个外卖员。而她最骄傲的,居然是一天爬了28趟6楼。她说:“送餐过程中遇到很多温暖,很多人都会帮助我。”

风里来、雨里去的外卖小哥,是十分辛苦的职业,一位脑瘫妈妈送外卖,其艰辛更是可想而知。文景的故事之所以震撼人心,正在于她用残缺的身体诠释了“不认命”的真正含义。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脑瘫带来的不仅是肢体的不便,更是融入社会的重重壁垒——顾客的误解、平台的考核压力、生理的挑战……面对这些关卡,普通人都常常忍不住抱怨吐槽乃至望而却步,但她却在七年光阴里,顶着“差评王”的压力,依然笑对生活,为自己和十岁的孩子撑起一片天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母亲的坚韧,更是一个生命对命运最有力的抗争。

文景用踉跄的脚步告诉我们,生命的价值从不取决于身体的完整,而在于灵魂的高度。“希望让孩子看见‘责任’的分量”,这份对家庭的担当,让她的身影在人群中格外挺拔。当我们抱怨生活的琐碎时,她用行动告诉我们:真正的强大,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她的坚持和从不放弃的精神让公众为之动容,令人肃然起敬。一个人真正的美不是外表,而是内在的不服输和对待人生积极的生活态度,网友们纷纷发出“不认命的人生太飒了”“闪闪发光的女性”之类的由衷赞叹。

文景的坚持,不只是个体努力的结果,背后也闪烁着城市文明的微光。特殊群体的社会融入从来不是单向的施舍,而是平等相待的双向奔赴。商家的包容让她有了接单的机会,顾客的善意体谅让她感受到人间温情,平台未因身体原因限制她的工作,这些都构成了她与城市之间的温暖纽带。缺少任何一环,她都很难走到今天。

当然,文景的遭遇也暴露出一些社会对特殊劳动者的接纳中,存在的不尽如人意之处:语言障碍导致的沟通误会、肢体不便引发的效率争议、平台统一考核标准下的生存压力,这些都折射出公共服务体系对多元需求的响应不足。因此,当我们为文景的坚韧感动时,更应思考如何让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让更多“文景”不必在误解与苛责中负重前行。

网络时代,可以借助技术赋能,用产品设计降低沟通成本。比如,开发无障碍沟通系统,在骑手端预设语音包(“我是听障骑手,已收到订单”)、文字转语音实时翻译功能,解决语言障碍导致的误解。外卖平台则可以为特殊劳动者增设身份标签(如“爱心骑手”标识),订单页面可显示骑手的特殊情况说明(如“语言沟通较慢,需耐心等待”)。相信看到类似的特殊标注后,顾客们就会多一点心平气和的等待。此外,平台还可以考虑建立“特殊关怀订单”流程,通过系统自动延长配送时间、优先派单至低楼层或电梯房,减少因生理限制导致的超时差评。

对待特殊群体的态度,丈量着社会进步的刻度。唯有让制度关怀与人文温度同频共振,才能让每个努力生活的灵魂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当平台规则不再“一刀切”,当公众愿意为“慢一点”的服务多等五分钟,当社会能看见每个劳动者背后的生命重量,误解与偏见才会逐渐消解。正如杭州商家与顾客对文景的善意支撑,真正的文明进步,在于让制度有弹性、让规则有温度,让每个努力生活的灵魂,都能在属于自己的赛道上闪闪发光。

“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