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浙江大妈1300万存银行,取钱时银行说钱没了,怎么回事?
生活在浙江绍兴市的杨大妈,这辈子也不会想到,自己存在银行的1300万巨款居然会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本来是存一年定期的,时间飞逝,很快一年时间就到了,就当杨大妈满心欢喜去银行取钱时,却发生了一件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杨大妈存在银行的钱不见了,银行职员告诉杨大妈:钱没了,我们都被骗了。
1300万存入银行,却被告知钱没了,这件事情换谁谁都想不通。消失的这笔钱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不是几万,几十万,是1300万。听到这个消息,杨大妈直接精神崩溃,当着银行职工的面就哭了起来。
不仅1300万存款消失,就连这存款银行的位置也很诡异。杨大妈明明生活在绍兴市,家人也都在绍兴市。
但她却将自己家的巨额拆迁款存入了浙江宁波市的一家农业银行,要知道绍兴到宁波有一百多公里。是什么原因让杨大妈舍近求远,要将钱放在离自己家一百多公里外的银行?
都说“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究竟是为什么杨大妈要将自己以及家人的全部存款放在一家银行内?而这杨大妈失踪的1300万巨款到底去了哪里?
展开全文
要搞清楚这些谜题,事情还要从杨大妈为何会有这1300万开始说起。
2012年,杨大妈所住的绍兴市正在进行大规模拆迁,而杨大妈的家正好处于拆迁范围,而她的1300万正是来自拆迁补偿款。
就这样,1300万,就像中奖一样砸在杨大妈的头上,面对巨额财产,杨大妈心里既激动又有些担忧,这1300万该如何增值呢?
于是,不想坐吃山空的杨大妈开始研究起投资理财,虽然她不太懂,但这并不妨碍她的热情。
在偶然的一次机会,杨大妈认识了一位自称是某农业银行职员的吴某。杨大妈起初本想着用几万块钱买点理财产品,试试水。可没想到吴某推荐的一个理财活动回报率高得吓人。
将钱存一年定期,不仅能拿到这一年的存款利息,此外还有10%-13%的补贴利息。
要知道在当时,各大银行定期存款年利率还在3%上下浮动,这10%-13%的贴息是闻所未闻的事情。
在这里我们简单算笔账,倘若这1300万存普通的银行定期,一年年利息3%,一年到手的利息就有39万。
可要是将这笔钱存在吴某所在银行里,那一年光补贴利息就是169万,此外加上存款本身39万的利息,就是208万。
一个是39万,一个是208万,先甭提这个本金安不安全,就这个利息我想谁也禁不住这样的诱惑。
这样高额的回报,杨大妈没有怀疑过吗?答案肯定是有的,但是因为吴某是银行工作人员,再加上在2014年9月前,不少银行都有补贴利息的活动。
还有一条理由也让杨大妈十分确信资金安全,那就是吴某的刻意提醒。
吴某“好意”告诉杨大妈一些存款时的注意事项。根据吴某所说,如此高额度的补贴利息活动,是银行秘密实施的,不能告诉其他人。
这让杨大妈误以为自己很“幸运”,有了占便宜的心理,因为之前她也知道各银行之间为吸储本就有竞争关系,所以这么说来,保密肯定是必要的。
所以综合这三条,杨大妈逐渐放下了戒备心理,况且如果若是不合法的,吴某也不敢拿自己的工作开玩笑嘛!
于是,在吴某的安排下,杨大妈将拆迁所得的1300万元全部存入了吴某指定的银行——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某农业银行。
不仅如此,在给杨大妈办理业务的时候,银行柜台员工还“顺手”关掉了杨大妈银行卡短信提醒功能。
为了这个活动能够绝对保密,吴某还告诉杨大妈,倘若事情泄露,如此高额的补贴利息活动就会失效,而这高额的利息杨大妈就拿不到了。
杨大妈满心得意,高兴地点头回答道。将钱存入银行后,杨大妈便回了家,然后幻想着一年后,从银行取出巨额利息的场景。
都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从宁波回家后的杨大妈,整天都乐呵呵的,每当有人在问她在开心什么,杨大妈都是笑而不语。
当然,为了能顺利拿到巨额利息,杨大妈将钱存入银行的事情,就连家人都没有告知。
然而杨大妈不知道的是,她的钱压根就没有存在银行,而是到了吴某手中。
存款消失,巨款无故转入陌生人的账户
很快,一年时间就到了。当天,杨大妈起了一个大早,天还不亮就出发前往一百多公里外的银行。
在路上的时候,杨大妈满心欢喜地想将自己的本金和利息全部取出,这激动的心情和补偿款打卡的时候很相似,但最后结果却大相径庭。
杨大妈来到银行窗口前,将自己的银行卡递给银行的工作人员。接待杨大妈的工作人员,按照工作流程让杨大妈输入银行卡密码。
此时杨大妈还是很心情愉快的,毕竟马上就要拿到一笔巨额利息,谁又能不高兴呢?
而此时杨大妈还完全不知道自己的钱已经不见了,还一边输密码一边高兴地给银行工作人员说取钱。
工作人员有些疑惑,但还是客客气气地告知杨大妈:“阿姨,你的账户里没有钱。”
一听到这话,杨大妈整个人懵了几秒钟。直接站起来,急促的说:“你是不是搞错了,我银行卡里可是有一千多万呢。”
然而不管杨大妈怎么说,结果都不会改变,杨大妈的卡里没钱了,一分钱都没有!
得知卡里真的没钱的杨大妈,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说道:“怎么可能?一年前我就是这个柜台上将1300万存在你们银行上的,你看这个存折上,还有记录,这钱怎么可能不见呢?不是你们看我老太婆好欺负吧~~~~”
这时,银行其他工作人员也赶紧过来查看情况。经过再三确定,杨大妈的账户上就是没钱。
这个时候杨大妈的脑子里想起了一个人,给她办理业务的吴某。于是杨大妈立马掏出手机打给吴某。可没想到,手机那头却传来“你所拨打的用户是空号”的提示音。
听到这提示音,杨大妈彻底没有希望了,心如冰窟。悔恨不已,都怪自己贪心,想拿高额的利息才导致自己现在连本金都被骗走了。
1300万不翼而飞,这件事情搁谁身上都不好受,况且这钱是杨大妈家的拆迁款,她一家人还指望着这钱好好生活呢。
如今钱不见了,杨大妈的情绪也到达了崩溃的临界点,她自作主张瞒着家人将钱存在这家银行,本以为可以为家人带来好日子。
可现在,一夜回到解放前,不仅没拿到吴某允诺的巨额利息,就连自己的本金也拿不到了。杨大妈越想越难受,此时的她也顾不得什么了,当着银行工作人员的面就大哭起来。
银行经理得知杨大妈被骗,立马拿出手机报警,并安抚杨大妈的情绪:“您先不要着急,类似的事情我们前几天就报了警了,和您一样的发生意外的还有好几位客户,刚才我们又通知了警方,他们马上就到,咱们先坐在凳子上喝点水,缓和一下情绪,一会儿和警察自己沟通一下事情的经过,我们银行一定会全力配合的,在这件事情上,我们都是受害者。”
警察在接报警电话后,第一时间就来到了银行进行调查。果然如同银行经理说的那般,储户存款无故消失的事情,不止发生在杨大妈身上。
没过几日,浙江省及其周边省份陆陆续续有几家银行出现了类似案件几十例,涉及金额高达五个亿。
警方于是顺藤摸瓜,从储户们消失的资金去向入手,经查明,这些资金大部分被转给了一个叫“邱某”的卡内,关于这个邱某,储户们绝大多数不认识她。
况且储户们的银行卡都在自己手中,密码也从未告知他人,这个邱某又是怎么做到神不知鬼不觉转走巨额存款的呢?邱某又是如何做到多地作案的?
银行内鬼,监守自盗
随着警方调查活动的展开,银行也找出了这笔转账的凭证,令人诡异的事情是,这上面转账人的签字根本不是杨大妈的亲笔签名。有人伪造杨大妈的签字将她的钱转给了邱某。
伪造储户签字,做到神不知鬼不觉转走储户存款的人只有可能是银行工作人员,难不成银行居然出现了内鬼?内鬼又是怎么知道储户的银行卡密码的?
经过警方调取监控,反复查看发现,内鬼根本不知道储户密码,而这转账密码居然是储户自己亲手输入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杭州某一银行储户存款消失的事件发生了42起。无独有偶,这42位储户存款的经办人都是同一人——祝某,那么这个祝某不言而喻就是银行的“内鬼”。
当储户来到祝某所在的银行窗口的时候,祝某按照流程为储户办理存款业务,原本这个业务仅需要储户输入一次密码就够了。可祝某却拿着储户的卡,刷了两次,并且要求储户再次输入密码。
此举很明显不符合规范,但储户也没多想很快就根据密码器的提示输入了密码。然而被骗的储户没想到的是,第一次输入密码是办理普通业务码,第二次输入密码却是转账的密码。
就这样,储户的钱在祝某的违规操作下被悄悄转走。
按照银行的标准流程来说,转账是需要填写转账流程单的,不仅要清清楚楚填写上对方账户名,银行卡号,还得要本人签字才能生效。可储户压根就没填过这个单子,钱却被转走了,并且转走的钱刚好就是储户卡中全部的余额。
很快,警方就根据相关证据,抓捕了祝某,根据祝某交代,是有人让她这样违规操作,并且许诺给她10%的佣金。
谁又会和钱过不去呢?百分之十听起来可能没啥,但是这基数一旦大了,这笔钱就十分可观。以杨大妈这一笔来举例,1300万存入银行,那办理这个业务的银行职员便可以拿到130万!
这钱可能是她在银行上一辈子班都赚不到的钱。面对巨额财产的诱惑,有谁能抵挡得住诱惑呢?
其实,银行对大额资金的转账有一套自己的管理制度,以祝某所在的银行为例子,柜台职员无法单独完成大额资金转账操作,在进行转账操作时,还必须要有一个员工对此转账操作进行授权。
在祝某悄悄转移储户存款的时候,的确有银行工作人员来授权。可这位授权的工作人员却并未意识到祝某在违规操作,也没有主动与储户核对转账信息。就这样,储户的钱在银行的监管下被转走。
所以这起事件,当地银行也应当负有一定责任。
勾结银行,实施诈骗
这个邱某,到底是什么来历?她为何需要这么多的钱?她又是怎么说通多地银行业余员为自己办事?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老百姓们手头也有了余钱。相较于股票投资,老百姓更喜欢将钱存到银行。当时,国内银行也发展迅速,不少私人银行如雨后春笋冒出。就这样银行储蓄竞争比较激烈。为了吸引储户存款,不少银行纷纷推出贴息补贴活动。
可能现在已经没有人知道银行存款的补贴利息这件事情了。因为这个活动早在2014年9月就被国家明令禁止了。
而邱某正是利用了补贴利息这个活动的时间差对储户实施诈骗。
邱某原本是浙江省一位有名的女企业家,然而,邱某却表面光鲜亮丽,实则一屁股烂账。
人前,邱某出手阔绰,在人们眼中就是一位成功的女企业家形象。不仅如此,邱某对属下还很关心,这也很快就俘获了一部分人的心,不少人也愿意给邱某干活。
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自己手上的生意,邱某不断向亲戚朋友借钱。在这些人眼中,邱某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于是大家都纷纷将手中的存款借给邱某。
邱某最辉煌的时候,便成功的融资过上亿元。其实这些人愿意把钱借给邱某,不仅仅是因为邱某女企业家的成功形象,更是因为邱某许诺的好处和高额利息。
可渐渐地,邱某企业的盈利根本不足以偿还许诺给债主的高额利息。她需要钱来弥补亏空。但这钱又从何而来?
要说这钱最多的地方莫过于银行,就这样,邱某将坏心思打到了银行上去。
于是邱某通过中介告诉有些银行工作人员有办法提高银行的储蓄量,不仅如此,自己还可以给银行工作人员10%的佣金。然而这一切的前提条件就是这钱得借自己用一年。
对一个银行来说储蓄量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最让人头疼的。即使负责人或银行工作人员知道这件事情是违法犯罪的,但是由于邱某女企业家的身份,有个别银行的负责人或工作人员决定接受与邱某的合作。
然而,这件非法牟利的事情不能让太多人知道。因此银行负责人都是找了自己信任的工作人员来帮忙。
就这样,一张完整的犯罪诈骗网就被织好了。由邱某出面寻找中间人,并许给中间人10%的好处,由中间人挑选作案目标,套取储户账户余额信息。
一旦储户有意将钱存到指定银行,中间人就会提前伪造转账登记表,并将表提前交给银行的“内鬼”。
万事俱备后,再将储户带往指定的柜台前办理业务,而银行的“内鬼”便借机将储户的钱转去邱某的账户。
但当东窗事发后,知道真相的银行员工什么都做不了,因为这钱绝大数都不在他们手中,面对警察的质问,他们也只能含泪说道:“我们都被骗了。”
据邱某交代一开始她是真的打算借钱,想把银行的那些钱先借去填补自己的亏损,等到资金周转开了,赚了钱,就会把钱还了。
然而,现实那会有想象得那么美好。最终所有的钱都被邱某挥霍一空。她的生意也根本没有好转,这钱她也完全还不上。
回到案件的本身。
邱某的骗局的确不算什么高超的骗局。既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也没有高智商手段,但正是这种并不高超的骗局,却骗到了近5亿资金。
究根结底,是人们的贪欲在作祟。
邱某允诺给众人的是一个极为诱惑的条件,给储户10%-15%,给中间人吴某10%,给银行“内鬼”10%。基数越大,这笔提成/利息也就越丰厚。最终只有不到80%的钱到了邱某手中。
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笔买卖有问题,但是大家都愿意铤而走险。归根结底还是巨额利润的诱惑。
以杨大妈的受骗金额为例。1300万,银行职员祝某,一家银行的普通员工,她一个月的工资能有多少?但是她经办了杨大妈的存款,那么她就能一次性得到130万!面对利益的诱惑,又谁又能做到真的“无欲无求”呢?
但不要忘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旦拿了不义之财,必将付出沉痛的代价,以邱某为首的诈骗团伙,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不义之财不能拿,否则必将在牢狱中度过下半生。
但我们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来了,坏人已经被抓捕了,但是,这些储户们的钱还能追回来吗?
上面我们提到过,邱某用这钱做生意,但不幸的是,全赔了。而其余人分到的钱大都已经被挥霍一空了。
但经过警察的不懈努力,终于追回了部分钱款。但这笔钱只有5000万,相比于邱某等人非法获取的5个亿而言,5000万的确有些杯水车薪。
这笔钱也根本不足以弥补储户的损失。难道就没有一点办法?受害者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账户余额清零?
回到在这起案件中,在上文中我们提到银行对此负有一定责任。正是因为银行的监管不力,导致储户存款被非法转移。储户们是怀着对银行的信任,才轻易相信了在吴某等中间人。
因此,在清算的时候,银行也承担了相应的责任,除追回的5000千余万元外,银行补齐了剩下的4.5亿元。
银行职员监察制度不完善,对银行员工违规操作没有及时发现制止。倘若存款制度完善,加大违规操作惩戒力度,事情说不定就不会发生。
不管怎么样,故事的最后还是有好事情发生,储户们都陆陆续续收到了自己的钱,虽然没有什么利息了,但是他们都已经很满足了,毕竟这些钱都不是小数目。
杨大妈的钱失而复得后,她看见自己账户上的余额喜极而泣说道:“感谢警察,帮我把这些钱追回来,这可是我一辈子也赚不到的钱呀!”
杨大妈上当受骗的原因很简单,她相信了“天上能掉馅饼”。
倘若她将钱以正规手段处置,随便找家银行存一点定期,一年的利息也有几十万,也够图和家人生活了,正是因为杨大妈贪念作祟,这才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加强防诈意识。天上不会掉馅饼,只会掉陷阱。不管什么时候,一定好捂好自己的钱袋子。面对巨额利益的诱惑,不要轻易冒进。
现如今,国家非常重视金融诈骗案件,大力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的下载,还有不少国家工作人员网络反诈骗直播,这让国人对防诈骗意识不断增强。
这件事不仅让贪图高额利息的人有了教训,也给在银行工作的人员提了个醒,切勿贪图不义之财,否则追悔莫及。
这起案件中的吴某、祝某便是如此,辛辛苦苦读书十数载,好不容易进入银行,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却没想到因为一时贪心,不仅辜负了自己前半生的努力,还结束了自己后半生的幸福生活。
评论